咖啡鄙视链下昔日“中国第二咖啡连锁”为何凉了?gogo体育
前段时间,有媒体报道称,广州、深圳、上海、无锡等城市的太平洋咖啡门店正纷纷关闭。而根据极海品牌监测信息,2020年,国内还有443家太平洋咖啡门店在营业,但如今只剩约190家。
炎炎夏日,打工人血液里本来流淌的都是冰美式,则承载着漂泊的社畜之魂。
但对许多年轻人来说,相比绿杯星巴克、蓝杯瑞幸、红杯costa,太平洋咖啡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。
作为曾经号称要与星巴克试比肩的咖啡巨头,太平洋咖啡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?
在中国的咖啡界,太平洋咖啡算是老玩家了。1992年,来自美国西雅图的Neir夫妇在香港成立了太平洋咖啡,2010年成为香港第二大咖啡连锁公司。同年,地产公司华润创业以3.266亿港元收购了太平洋咖啡80%的股份,随后,太平洋咖啡正式进军内地市场。
太平洋咖啡在内地的扩张,从华润旗下的地产、商业体中开始。到2015年,太平洋咖啡在全国门店数量达到458家,仅次于星巴克。
比如到2017年,太平洋咖啡已经合作了300多家企业,包括中粮、平安信托、绿地集团、恒生银行知名企业等。开进了银行的咖啡店,谁见了不感叹一句低调奢华有内涵呢?
在内地市场,太平洋咖啡的店面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,在咖啡消费还未普及的10年前,太平洋咖啡区别于星巴克,吸引商务人士的营销策略是,店面足够宽敞,软座沙发足够舒适,充电插座数量足够多,主打正统端庄的商务感。
除此之外,在咖啡品质和产品上,太平洋咖啡一开始就没有太多突出的特色和优势。
比产品,在新品研发中,星巴克隔三岔五就有爆款单品出现,但太平洋咖啡春季的杏桃花椰云冰美式咖啡、夏季的玫瑰花园拿铁,一般的消费者几乎连印象都留不下。
比价格,星巴克、Costa的价格与太平洋相当,但出品却更被消费者信赖,而更小一些的咖啡品牌,客单价则稍低,还能提供包括贝果在内的各类暖食。
因此,在咖啡消费市场逐渐成熟后,太平洋咖啡原先的优势反而成了劣势:80-150平的单店面积,有人气时是牌面,没人气时就更显得冷清了。中式红黑色调的装修,对上一代人来说显得正统端庄,对年轻人则是土气过时的代名词。
此外,太平洋咖啡所在广东地区,中式茶饮文化深厚,因此在咖啡消费逐渐普及的这些年,反而是上海、成都等地,后来居上,获得了更广泛的消费者基础,成了标杆性的咖啡城市。地域劣势,恐怕同样也是太平洋咖啡这些年发展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太平洋咖啡肯定也感受到了危机,从2018年开始,该公司就开发出了一系列茶饮和手冲精品咖啡的子品牌,甚至还发展出了烘焙品牌。但老对手如星巴克,新玩家如瑞幸、喜茶等的围剿下,这些子品牌,存在感几乎等于无。
也因此,如今,在其大股东华润旗下的商业地产里,不光星巴克、Costa远比太平洋咖啡更受青睐,甚至新晋的%Arabica、 Seesaw也开始入驻。也就是说,在咖啡消费终于渐渐爆发的内地市场,作为先驱的太平洋咖啡反而渐渐倒下了。
其实不光太平洋咖啡,作为至今仍是内地咖啡市场龙头的星巴克,这几年虽然依然在扩张,但销售额也在经历逐渐下滑的“中年危机”。
从2022年Q1到Q4,星巴克中国的营收增幅连续下滑,最高下滑了40%,同店销售额也持续下滑。尽管2023年同店销售额增长了3%,颓势有所扭转,但随着瑞幸自营和联营的门店数接近万家,门店规模超越星巴克,依然是不小的冲击。众多精品小众咖啡馆涌现,且更多人开始追求效率,让星巴克引以为傲的“第三空间”优势,也在变得吸引力打折。
相比太平洋咖啡和星巴克的“高端”,瑞幸走的是小店快取路线,核心优势就是性价比。毕竟9.9一杯的现磨咖啡,谁又能拒绝呢?
在用价格狠狠教育市场的同时,瑞幸的营销手段也总能翻新花样,请明星代言是常规操作,和IP联名也总能吸引大众眼球,在社交媒体掀起风暴的生椰拿铁,则称得上是流量收割机。不过,走性价比路线的,不止瑞幸一家,比如这两年刚刚的新品牌玩家库迪咖啡,在性价比上比瑞幸走得更远,不要9.9,甚至只要8.8,一番烧钱操作,从去年10月至今,店铺已超过4000家。
而根据天眼查App,如今我国的咖啡相关企业已经超过18万家,光是今年就又新增了约1.48万家。在白热化的竞争力,连各类茶饮品牌都试图来分一杯羹,比如茶颜悦色旗下的鸳央咖啡gogo体育,蜜雪冰城的幸运咖。
对消费者来说,如果每天一杯咖啡是市场教育的结果,但既然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了,那更多的入场者,更热烈的竞争,当然是好事,毕竟能催生的将是更丰富多样的选择gogo体育,以及更高的性价比。
从这个角度,如太平洋这样的咖啡大品牌,曾作为先驱者,虽然教育了市场,但跟不上已经教育出来的市场,那被淘汰也是难免的了。文末一个小提问,gogo体育